首页「华美娱乐」首页安徽省太和县地处皖北平原,山水资源并不丰富,按照常态化思维,发展食用菌产业没有先天优势。然而,县委、县政府从 “十三五”期间就开始依托产业扶贫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的投入,把食用菌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成为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县。
太和县在国内市场知名度较高的食用菌产品就是竹荪和蛹虫草。这两个产品都很珍稀,多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其中竹荪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它对土壤的含水量和酸碱度、基质通气性、空气湿度、传播介质、避光条件等,要求都很严格,适宜于在高温高湿或温湿环境中生长。蛹虫草又称北虫草,生长培育过程中对营养、温度、水分、氧气、光照、酸碱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这两个产品正是由于其特定的生长条件,更适合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化生产和研发。太和县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优势扬其长处,采取工厂化生产避其“无山少竹”的短板,把“秸秆变基质、基质变菌包、菌包用后回收、变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县委、县政府通过招才引智,与安徽省农科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在全国率先建起了珍稀食用菌“人工影响气候室”,从生产设施、菌种研发、养菌、规模化种植、产品回收和加工、废弃菌包回收、有机肥加工、基料还原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和开发,培育出了红托竹荪的液体菌种,解决了红托竹荪引种育种、跨区域栽培、周年式生产的技术难题,开创了红托竹荪工厂化生产的先例,破解了红托竹荪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探索了一条 “产加销带”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三年的努力,获得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23项。培育出了“皖荪1号”“皖荪2号”“皖荪3号”三个菌株并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与韩国LG公司共同研发了系列专用设备。认证了一批竹荪和蛹虫草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创建了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开发了竹荪健康饮料、竹荪营养面、竹荪芙蓉汤、竹荪金汤、蛹虫草袋装茶、蛹虫草固体饮料、蛹虫草金汤、蛹虫草酒等系列产品。牵头制定了竹荪和蛹虫草的行业标准,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工厂化生产红托竹荪和蛹虫草的领军企业。
2018年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太和县从产业扶贫入手,大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安排了2000万元的试点资金用于培育食用菌产业,并在旧县镇进行了先行先试。一期企业投资1500万元建设60个智能菇房,构建了食用菌产业园的南区,政府投资2000万元建设78个智能菇房及配套设施,构建了食用菌产业园的北区,政企联合打造了一个60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进而拉开了竹荪和蛹虫草工厂化生产的序幕。通过三年的实践探索,试点非常成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竹荪和蛹虫草无论是在生产方式、生产设施设备、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数量和研发上,都处于全国的领跑位置。脱贫攻坚期间,食用菌产业和企业为增加贫困户的收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安排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进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太和县委、县政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复制推广,当年投资900万元,分别在宫集和胡总2个镇各建一个20亩和3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新增智能菇房43个,培育高素质农民50多人。2022年投资3000多万元,分别在赵集乡和马集镇,各建一个78亩和2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新增96个智能菇房和配套的冷库及烘干设施。企业抓住机遇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投资8800万元,建设1个菌包厂、2栋有机肥厂和12个智能化养菌车间,随后又陆续建设移动式菇房30个,联栋式菇房54个,同时构建了“1+N”的辐射带动模式,即“1”个龙头企业带动“N”个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企业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前端抓制菌养菌,末端抓加工销售,中间环节交给农民,给农民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回收产品。农民在园区内边学边干,既获得了工资性收入,也保障了土地出租收入,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由企业承担,各展所长,各取所需,互惠互利。目前,企业又把这种模式复制推广到阜阳市颍东区、合肥市长丰县和蜀山区、贵州省黔西南州、宁夏石嘴山市等地。
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的统计,十多年来国内竹荪产量快速上升,2010年产量5万吨左右,2020年增长到18万吨,2021年已达到20万吨,呈加速发展态势。从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福建、贵州、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其中福建是国内竹荪最大的供应省份,年产量占全国的59%。从品种来看,多为“长裙竹荪”和“棘托竹荪”,两者约占竹荪总产的95%,其次是少量的红托竹荪,年产量在1万吨左右,约占竹荪总产的5%。太和县从2019年开始工厂化生产红托竹荪,2022年产量可达2000吨,约占全国红托竹荪总产的1/5,后来者居上。从单产情况来看,“长裙竹荪”和“棘托竹荪”每公斤基料产成品竹荪约0.5公斤,红托竹荪每公斤基料产成品竹荪约0.3公斤。从市场价格来看,“长裙竹荪”和“棘托竹荪”的干品均价在400元/公斤左右,而红托竹荪干品均价在1000元/公斤左右,是前者的2.5倍。从生产方式来看,全国只有太和县是工厂化生产,周年式供应。太和县在食用菌选择上,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市场调研,优中选精,精中选特,以市场为导向,最终定位在竹荪和蛹虫草的生产上。实践证明,没有白费功夫,市场反响好、效益高、带动就业能力强,给予了很好的诠释。太和县食用菌产业的弯道超车,得益于政策的设定。进入“十四五”,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集中投向重点产业,采取“财政出资、乡镇建设、村级所有,主体运营、收益归村”的办法,拉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来,至少“一举五得”:一是壮大村集体资产,快速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轻装上阵、轻资产运营,解决了“想干干不了、干不好”的难题。三是镇村两级“想干没钱干”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社会资本的参与,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五是构建了示范带动的平台,把产业园变成农民增收园。(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