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注册平台,从一穷二白、一无所有到百里洮河风情线的星火燎原,并在黑龙江召开的全国食用菌大会上卓尼县荣获三大殊荣:中国黑木耳主产县、中国黑木耳之乡、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县域,卓尼黑木耳的发展用短短的四年时间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此之前,一代又一代的卓尼人进行了无数次关于产业振兴的艰苦探索。从马铃薯、油用牡丹、饲草料、大棚蔬菜种植,到中华蜂、澳洲驴的养殖,都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没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更没能实现自主品牌的研发和“捆绑”。2019年,卓尼开始小面积试验栽培黑木耳,后又经过大量的论证研究,加之中央、省州各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各项政策支持,以及对黑木耳产业发展前景的探究,卓尼县委确立了“11358”的发展战略,并确定了以食用菌为主的“五个万亩”产业发展格局,其中黑木耳发展一马当先,走出了一条黑木耳崛起的卓尼模式……
卓尼县木耳产业立足高原洁净农业生产区的环境禀赋条件,以及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遵循“高效绿色、高产优质、环保生态、融合发展”的理念,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持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面积产量效益倍增,逐步由规模效益型向高质高效型转型升级。在木耳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做法,现将其中最典型的10条经验向大家逐一分享交流。
卓尼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甘肃南部、甘南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长江和黄河流域、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区,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组成部分,也是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径最长的县市,地形地貌主要以高山峡谷和森林草原为主,区域气候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降水充沛,湿度大。年平均气温4.6℃,最高气温33.5℃,最低气温-19.2℃,无霜期114天,最长达126天,最短为92天;年日照时数2450.4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6.7小时,0℃以上持续期90天(一般为6月15日—9月15日);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50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8月、7月最多,具有海拔高、气候凉、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少的自然环境特点,具有发展食用菌周年生产的重要优势条件。
2021年1月,中共甘南州委 甘南州人民政府印发的《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新甘南名片的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加大寒区农牧业绿色有机产品培育,发展食用菌高效经济作物”。
2022年10月,中共甘南州委办公室 甘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方案》中,提出要“重点打造一批以食用菌为核心的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筚路蓝缕 玉汝于成揭秘卓尼县黑木耳的崛起之路…… 卓尼之窗、有机食品品牌”、发展“以大夏河、洮河、白龙江、拱坝河等沿河沿江川台地和林缘区为核心的食用菌产业集群”。
卓尼县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甘南州全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打造“五无甘南”,为卓尼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优势条件。
经验二:组建卓尼县食用菌产业顾问组,建立食用菌产业“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组建卓尼县食用菌产业顾问组。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科协启动了组建产业顾问组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工作,卓尼县被列入甘肃省公布的第一批6个产业顾问组名单,卓尼县食用菌产业顾问组组长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研究员黄晨阳担任,以“一县一组”的方式开展科技服务。今年6月10日至11日,黄晨阳教授带领卓尼县食用菌产业顾问组,就卓尼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指导,对卓尼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建议。
二是建立食用菌产业“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优势特色产业效益、规模、产量、质量大幅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产业支撑。建立食用菌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考核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推进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工作专班:各乡镇负责人、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专班成员。
一个实施方案:制定印发《卓尼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
经验三:采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
政府引导支持:发挥政府引导支持作用,加快农牧产业转型升级,与中国农科院都市农研所、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签订《食用菌产业发展框架协议》。
科研院所研发:制定《卓尼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书》,明确产业布局和推进步骤,加快研发适宜卓尼县栽培的木耳菌种。
群众栽培管理:群众全程参与栽培,学习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了《高原特色食用菌高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申请专项债券、自筹等方式筹措资金6.5亿元,在木耳镇、喀尔钦镇、刀告乡、柳林镇、藏巴哇镇实施食用菌示范基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黑木耳大棚种4000多座,建设菌袋生产基地一处,冷链物流及交易市场一处,提升县域经济造血能力,真正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经验五:实行“党组织+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基地+人才+农户”的产业联动模式
以党组织为核心、龙头企业为引领、村集体经济为基础、基地建设为抓手,以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为支撑,将农户捆绑在产业链上,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包棚栽培等方式,带动农户增加财产性、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现有木耳产业龙头企业4家、合作社35家、种植大户53家,建有栽培大棚4000多座,带动农户5680户9950人,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经验六:采用“木耳+高原夏菜+羊肚菌”与“春木耳+秋木耳+冬季羊肚菌”一年三茬轮作模式
根据卓尼县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试验推广了“木耳+高原夏菜+羊肚菌”与“春木耳+秋木耳+冬季羊肚菌”两种一年三茬轮作模式,实现周年栽培生产,杜绝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创新实施“千人千万”培训计划,每年高效整合各类资金1000万元,采取多种方式高质量培训新型技能型劳动力1000人以上,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目前,已在全县45个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累计培训黑木耳种植技术人才2620人次,并采用企业发放一半、政府补贴一半的工资发放模式,既让群众掌握了技术技能,也使群众增加了收入,降低了农户返贫风险,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用工贵和农牧民群众现场实训难的问题。通过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为今年1.6亿袋(约2.6万亩)木耳种植提供了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通过统一研发供应菌种、统一培训种植技术、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回收初级产品、统一组织精深加工、统一品牌上市、统一分享利好,细化服务体系,延长加粗产业链条,将木耳产业做深做实,实现产业兴农、科技兴农、实业兴农。
投资2000万元建设废旧菌棒回收再利用加工场一处,将废弃菌袋回收用于生产塑料颗粒,废弃菌渣回收用于生产有机肥、生物燃料颗粒和水肥一体化栽培基质,提高了原料的循环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将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自2021年卓尼木耳大规模栽培以来,省州党委、政府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卓尼木耳产业发展工作,提出了大量指导性意见建议,按照各级领导意见建议,卓尼全力抓好木耳产业发展,避免了在产业发展中走弯路、空拉磨、白吃苦。
卓尼县在牡丹江·东宁市参加全国食用菌高质量发展大会,甘肃省卓尼县政府副县长谢江波作为主产基地县代表作典型发言。
当前卓尼主要以木耳干品为主,以农产品批发市场、摊点零售、超市零售、电商等“线上”“线下”进行销售,在超市以塑料袋包装或礼盒精装销售,批发市场以散装形式销售。今后,将着手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精深加工方向为青稞木耳饼干、木耳脆片、木耳冰激凌、木耳软糖等休闲食品,黑木耳果汁、木耳精粉、木耳超微粉、木耳菌草茶、木耳口服液等功能性产品,木耳糊、木耳航空等即食类产品。
下一条:阮民湘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