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丰娱乐”首页,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产业行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
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2009年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2009年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2009年,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的5.6%、45.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2009年,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2.8元/斤下降到1.6元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
(五)融资渠道较窄,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我市虽然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建立鑫源投资公司、国信投资担保公司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看,财政对龙头企业投入和银信部门对龙头企业支持非常有限,企业依靠民间融资和自身积累扩大生产较难。中小型企业申请固定资产贷款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基本不具备贷款条件,加上贷款手续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增加了企业的隐形负担。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紧、融资难,缺乏对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基地建设的投入,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档次难以提升,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基础上。由于资金的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季节性大量收购农产品压力大,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远小于设计生产能力,有的企业甚至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六)缺乏发展的优秀人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企业的管理、科研、营销等各个环节和领域,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保障,而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投资者就是管理者、技术工和销售员,甚至有的企业就是“一个门市部(一间房),一枚公章,一张营业执照,两个职员(夫妻)”,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营运水平都非常低,大都是营销策划靠老方法、寻找市场靠拉关系,制约了企业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科技创新和营销手段的创新。普遍存在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问题。
(七)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近年来,我市通过抓效能建设,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市直单位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企业发展的软环境有所改进。但少数部门仍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不能摆正整体与局部、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大局意识淡薄;个别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主动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拿着条条框框死搬硬套,执行政策不能变通、灵活处理,致使企业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管理体制亟待理顺,农产品加工企业门类很多,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在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体系、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技术推广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信息网络体系的建立有待加强。
我市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是:继续围绕“建设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县市”的目标,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和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加工业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升级,培育加工龙头,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为实现“保增长,促发展”奠定基础。主要措施是:
(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单是工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而是涉及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能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能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农业来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相对过剩、需求不足这一难题,促进农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强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农业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因此,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就是扶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观念,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的重要内容,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抓出成效。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宏观指导,明确领导和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共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合力。
(二)要高起点谋划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坚持以“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为原则,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科学制定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划。准确定位产业导向,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一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利用好资源优势。我市粮油、畜牧、林果、蔬菜和水产品等资源丰富,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条件,将农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成效。二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必须立足我市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食品工业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的食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结合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要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市实施“优先发展工业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合理布局,兴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功能配套,完善设施,既要防止新的雷同,又要避免分散、低效的发展格局。
(三)要进一步培育壮大“领军型”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是关键。一是大力招商引进龙头。充分利用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综合优势,把农产品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之一,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营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税收贡献大的强势企业,实现优势资源与强势企业的有效对接。要重点选择粮油、水果、蔬菜、生猪、家禽、水产品和食用菌等7个方面的产业优势,逐步完善市、镇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完备项目前期工作,增强招商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力争在引进培育投资过5亿元、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是扶优壮强培育龙头。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要求,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实行重点扶持,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对龙头企业新上项目在财政、纳税奖励、提供用地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精心筛选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争取进入国家、省专项扶持笼子。大力扶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申报自营出口权,努力改善出口企业的通关环境,帮助其解决报关、商检、退税、货运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努力激活民资兴办龙头。瞄准全市35.64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全民创业的意见》,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鼓励全民创业,尽快建设全民创业园,打造全民创业平台。
(四)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建设。一是要培育和壮大品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品牌、宣传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帮助企业积极主动地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挂钩,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牌注册和名优品牌创建工作。要本文来源:文秘范文重视宣传,舍得投入,积极鼓励企业借助农博会、展销会等宣传平台,扩大产品宣传面,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积极开展品牌整合,在全市培育发展几个生产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对这些品牌进行保护和开发,实现品牌开发和产品开发互利双赢。二是要明确发展方向。要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坚持市场导向,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调整区域生产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扩大内需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三是要加强科技攻关。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在企业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艺、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致力于多层次、深层次开发生产。同时,加强技术引进、科技攻关、科技创新,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素质。四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尤其要推行标准化生产,注意从源头抓起,生产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的农产品。五是要善于搞好企业内部管理。要抓好内部责任制,加强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企业要发展深加工,生产终端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给予财税政策扶持。对全市重点龙头企业,可在财力和政策允许的权限内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二是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扶持。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当前金融支持市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强银企合作,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要建立和使用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多争取国家政策性投入和金融机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特别是在技术更新改造、扶持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料所需的流动资金。各商业银行要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优惠贷款,积极推广林权抵押、经纪人联保、与国信担保公司合作等多种贷款方式,简化抵押、担保手续、降低评估费用、积极扩大授信额度。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民间融资渠道,利用增资扩股、借款等形式筹集发展资金。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龙头企业。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都要重点向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基地投放。要通过政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降低农业生产者的成本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六)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配套基地建设步伐。稳定的农产品配套基地是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与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加强配套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加工原料。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板块。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的要求,把优势产业与基地建设结合起来,继续推进林果、畜牧、蔬菜和水产板块建设,以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二是切实抓好协调和服务。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企业、农户、中介组织等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基地建设。要加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统服务,高标准建设原料生产基地。三是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基地集约化程度。当前,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不利于基地形成规模,导致原料供应分散,基地化程度低,农产品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建立稳固可靠的配套基地。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放开,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随着大量外资进入农业产业,我国农业的管理水平在提高,技术在进步,农业产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农业产业链逐步被外资控制,进而控制产业链各环节的定价权,对我国的产业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国家。随着我国政府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农业外资利用经历了从少到多、由点到面的过程,农业产业的生产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目前,我国农业外资利用以合资、合作、独资企业为主要形式,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农业外资利用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我国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显示,1997年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农业额为6.3亿美元,之后逐年攀升,2002年达到10.3亿美元,2012年达20.6亿美元,比1997年约增长2.3倍。其中,2005年、2006年略有回落,分别为7.2亿美元和6亿美元,比上一年分别降低35.5%和16.5%。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农业年实际利用FDI额增速较快,2009年达14.3亿美元,2010年即增长至19.1亿美元,同比增长33.8%。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每年达数千亿美元,但农业利用外资在全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仍然很小,平均只有1.6%。201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 117亿美元,其中农业只有20.6亿美元,只占到全部投资额的1.8%。与此同时,农业利用外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近90%集中在东部沿海开放地区,中西部地区农业外资利用相对滞后。这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次序是一致的,也和我国总体利用外资的区位分布一致。农业FDI额最高的是山东省,其次是江苏省,和广东省3省的FDI额超过全部农业FDI额的40%。贵州、宁夏、甘肃等西部省份FDI额比重均较低,合计仅占1%左右。可见,我国农业外资利用虽逐年上升,但在全部利用外资中所占比重较低,同时地区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相对滞后。
目前,学界对外资进入我国农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已形成共识。但外资在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方位介入农业,这种过度介入已给我国弱势的农业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由此带来的产业安全风险不容小觑。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FDI表现出以下特征:
1. 外商投资重点由传统的经济作物向粮食作物拓展。根据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除少数行业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外,我国农业及相关行业的大多数领域都是向外商开放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的部门领域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初,外商重点投资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从2000年开始逐步扩大到大豆、玉米、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在食用油加工、粮食加工、生猪生产等方面,跨国粮商已经显示出其超强的资本运作和市场操控能力。在棉花、玉米等产业,农业跨国公司仍处在进入的初期阶段。同时,外资并购对农产品加工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跨国公司开始进入农资产业链,即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的生产、营销和服务,甚至在种业领域也开始大规模扩张。全球最大的制种公司美国先锋先后在2002年、2006年和山东登海种业及甘肃敦煌种业建立合资公司从事制种业。由此可见,国际资本和农业跨国公司正在积极参与我国农业产业,且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
2. 外资从原料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环节对整个产业链实行全方位控制。改革开放之初,外商主要投资农业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对农产品的批发或零售等流通环节极少问津。而现在,外资从贸易入手进入农业领域,再进入相关的加工环节,然后向上游和下游扩张,最终控制整个产业链。以大豆产业为例,外资先控制了食用油的销售,随后通过收购或参股国内大型粮油企业,控制了大部分油脂企业,我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被外资控制。外资在我国粮食市场的扩张同样如此,从单一的销售环节开始,收购或建立面粉加工厂等,逐步向育种、收购、加工、贮存、销售、股市乃至期货等整个产业链渗透,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世界四大粮商已渗透到我国粮食流通市场的各个领域。新加坡的益海嘉里集团利用资本优势和品牌优势,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和期货贸易等,对我国食用油基本实现全链条控制。在占领我国食用油一半市场之后,又开始觊觎我国米面产业,在东北、江西、四川等大米主产区收购粮食。目前,跨国公司已经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控制力,不仅在传统的生产环节加强布局,而且重点争夺和控制附加值高、利润高的生产资料市场和流通市场。至此,跨国公司控制了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流通和科研等各环节,且控制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3. 外资进入农业的主要方式由参股经营转向兼并收购。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外资主要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投资我国农业,参股经营,分享收益。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政府逐步放开投资领域,对外企控股比例的限制逐步取消,外商倾向于以兼并收购的方式直接控制农业产业。近年来,外资并购国内农业企业的例子比比皆是。2003年摩根士丹利注资蒙牛,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控股双汇,法国达能集团并购汇源果汁,跨国公司并购国内大豆压榨企业,2010年国际四大粮商在粮食主产区并购粮食加工企业,高盛在湖南、福建并购养猪场等。外资用兼并收购的方式控制了国内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我国的农业产业控制权和定价话语权被严重削弱,农业产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4. 外资在一些关键产业已形成控制性地位。我国农业利用外资额一直在增长,但外资大多集中在消费市场广、利润空间大、发展前景较好的优势产业。外资已进入的108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有99家集中在粮油、林特产(含水果)、肉类(含鸡、牛、猪)、牛奶、水产和蔬菜产业,比重达到91.7%。一些产业开放程度高,但缺乏有效的调控,受外资影响较大,代表性的是大豆产业、棉花产业和羊毛产业。大豆是我国市场开放度最高的农业产业,大宗农产品进口实行仅3%的单一关税。随着大豆进口量连年快速增长,国内大豆生产受到严重挤压和抑制,自给率只有31%。因为低价大豆大量涌入国内,国产大豆在生产成本日渐攀升、国内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价格不升反降,农民种植大豆热情不高,中小加工企业纷纷停工,大豆产业几近崩溃的边缘。最让人担忧的是,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的85%已被外资控制,我国已基本失去大豆压榨能力的控制力。总体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市场集中度不高,国内龙头企业无论在资本、技术、品牌或管理方面均无法和跨国公司相提并论。外商凭借其资本和品牌优势对龙头企业进行兼并收购,从而控制关键产业的产业链,并形成行业控制性地位,可以预见,我国未来的产业调控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1. 外资进入挤压了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空间,影响农民收入,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设立外资企业,大量进口国外低价农产品,打压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例如,2000年以来我国大豆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旺盛,随着国外低价大豆大量进入国内,国产大豆仍然面临“卖难”的问题。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豆农手中积压近500万吨大豆,与此同时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98万吨,大豆市场价格下降6.9%,农民损失高达35亿元。农产品价格低迷不仅影响农民的当期收入,还影响农民下期的生产决策。长远来看,价格低迷会抑制农民采用新技术和追加生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正面效果,对农业、农村的发展不利。若长期价格低迷,农民会减少种植面积或养殖数量,最终将导致产业的弱化或消亡,产业将畸形发展。
2. 外资进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吸纳就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农业中小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管理、资金等较落后,如果允许外资不加限制地进入我国农业,众多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结局,民族产业无从发展。同时,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市场主体,对农民向“市民”转变,推动就地城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外资大举进军中国农业,不仅不利于促进农民工就地转移也不利于民族产业的培育和成长。国内农业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大多数企业仍以原料生产和低水平加工为主,位于价值链的最低端,话语权不足,利润空间较小。外商通过兼并收购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并在重要产业控制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而在农业的资金、原料供应和产品供应等各环节牢牢把控着定价权、采购权和销售权,国内企业进一步丧失主动地位。如果外资并购进一步发展形成垄断,那么外商不仅控制国内市场、制定垄断价格和瓜分市场,而且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进而制约国内农业企业技术进步和成长壮大,处于发展初期的农业产业将无从发展。
3. 外资进入不利于我国农业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跨国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获得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后,牢牢控制着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将其基础性和关键性的研究放在其母国进行,在中国只是辅的研究,从而实现其对核心技术的持续垄断地位,大大延缓了农业技术在中国的扩散和溢出效应。新企业不管在资金、技术还是管理上,必须完全依赖外资,自主创新能力被弱化,不利于农业技术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4. 外资进入给中国粮食供给带来潜在风险。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物资,在国际市场上经常成为国家间的政治工具。中国是13亿的人口大国,大宗粮食供给依赖进口是非常危险的。跨国公司一般先并购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从而进口大量低价国外农产品,挤压中国农产品市场,造成中国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大豆就是典型例证之一。自2005年美国转基因玉米获准进口后,中国玉米贸易形势逆转就已拉开序幕,2010年玉米进口已达157万吨。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数据,2013年玉米进口量将大增85%。我国大豆、玉米等产业连年不振,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若我国粮食供给失去独立性,很可能被外国作为政治要挟的工具。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外来资金的支持,但外资进入对我国农业的渗透和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中国的农业产业还非常脆弱,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在有效利用外资的情况下保护农业产业、防范产业安全风险是我们必须重点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1. 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关于外商投资农业的相关规定,尤其是细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商投资的鼓励、限制和禁止领域做出明确规定,确定外商投资农业产业的开放重点和次序,使外商投资农业的领域和我国的农业发展政策保持一致,从而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农业行为。对于粮食,如水稻、玉米、肉制品等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应进一步细化限制或禁止的措施。完善《反垄断法》,强化农业领域的涉外垄断法规执行,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涉外垄断审查和监管,引导外商投资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农业产业安全环境。
2. 建立农业产业安全审查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外资并购农业企业的监管和审查,尽职调查并购公司,弄清并购动机,防止恶意并购,严格管制外资的非正常并购,并建立外资并购农业企业报告制度。另一方面,建立外商准入和并购影响专家论证制度,对外商并购的诚信及业绩、行业发展和经济安全进行全面评估,防止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造成实质性影响,引导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3.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大国家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保持关键产业的相对独立和竞争优势,进而维护产业安全。进一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才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在国际市场上和外资企业分庭抗礼。
1. 程国强.中国农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中国经贸导刊,2005,(15).
2. 吕立才,熊启泉.我国农业利用FDI30年:实践及理论研究进展.国际贸易问题,2010,(2).
3. 倪洪兴.开放条件下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10,(8).
4. 王学真,高峰,公茂刚.农业国际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06,(5).
5. 尹成杰.农业跨国公司与农业国际化的双重影响.农业经济问题,2010,(3).
重点项目:农业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项目号:201104)。
《保障措施协定》由序言、14个条款和1个附录组成。该协定第11条第1(a)款规定:“成员方不得对特定产品的进口,采取或寻求GATT第19条所规定的任何紧急措施,除非此类行动符合依照本协定的规定实施该条。”可见,保障协定已经成为实施保障措施的唯一合法依据。下面依次分析其实施的实体与程序等要件。
1.实施保障措施的实体要件。《保障措施协定》第2条第1款规定:“一成员(包括关税同盟)只有根据下列规定才能对一项产品采用保障措施,即已确定该产品正以大为增加的数量(较之国内生产的绝对增加或相对增加)输入其领土,并在此情况下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或严重损害的威胁。”由此可见,采取保障措施的要件包括进口增加、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或威胁、以及进口增加与产业损害的因果关系。兹分述如下:
(1)有关产品的进口数量大量增加:包括绝对数量的增加与相对数量的增加。所谓绝对增加,即产品进口绝对值的增长;相对增加是指尽管进口数量的绝对值未见增长,只要进口国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业生产的产品减少了,相对地也就增加了进口产品。
(2)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的威胁:此处国内产业应理解为一成员领土内进行经营的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产者全体,或指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总产量占这些产品全部国内产量主要部分的生产者,其范围广于反倾销协定和补贴及反补贴协定中所规定的产业范围。
所谓严重损害系指对国内产业的情况有全面性的严重损害:而严重损害的威胁,系指对于损害的造成,有明显而立即的可能性(clearlyimminent)。主管机关在决定国内产业是否由于进口的增加而遭受严重损害或有遭受严重损害的威胁时,必须将对所有与产业的有关情况,并属于客观且可以量化(objectiveandquantifiable)的因素加以评估。
(3)因果关系:实施进口保障措施需证明有关产品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或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ausallink)。虽然其进口的增加不须为国内产业损害的主要原因,但其他造成损害的因素不得归因于进口增加。
(1)案件的调查。保障程序的进行,通常系基于相关利益方的申请,并且必须经过调查,调查程序包括对利害关系方的通知、召开听证会、利害关系方提出证据、意见及辩论;主管机关应公布调查报告,记载裁决及时与法律争论作成的结论。
(2)临时措施。保障措施原则上必须在最终调查确定后方可实施,但有时情况紧急,若迟延将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害的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临时性的保障措施。其实施要件为:须初步裁定有明显证据显示进口增加;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采取增加关税税率的方式;适用期限应不超过200天。
(3)实施方式及程度。由于采取保障措施的条件主要在于成员方履行关税减让和取消数量限制义务而导致的国内产业的损害,因而保障措施最常用的方式应为实施数量限制或提高关税,不过,进口国亦有搭配实施关税配额者。
就实施保障措施的程度方面,保障措施以防止或救济严重损害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范围为限。若采取数量限制,不得减少进口数量使之低于最近三年期间平均进口水准。
(4)存续期间、延长适用与逐步自由化。乌拉圭回合制定保障措施协定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为保障措施设定落日期限,以减少一成员将保障措施用作延长国内夕阳产业存续期限的方式。任何保障措施适用期间不超过四年,经过延长不得超过八年(包括实施临时措施的期间、实施保障的最初期间、以及延长的期间)。
保障措施延长适用的前提是进口国主管机关认为有继续保障或救济严重损害的必要且产业正进行结构调整,且措施的延长不得较最初实施期间终止时有更大限制,而应继续放宽。
保障措施实施期间一年以上,应按固定时间间隔逐步自由化。若适用期间三年以上则应在实施的中期以前检查适用情况,在适当情况下撤销或加速自由化。
(5)通知、协商和补偿、报复。实施保障措施的成员方应对有关严重损害或威胁的调查过程、结论和实施或延长保障措施的决定通知保障委员会,各有关成员方应将临时性保障措施的协商结果及时经过保障委员会通知货物理事会。
提议实施或延长保障措施的成员应向对其有实质利益关系的有关产品的出口方提供事先磋商的充分机会,对受不利影响的成员方提供适当贸易补偿,以维持实质相等的关税减让水准及既有义务。若协商在三十日内无法就补偿事宜达成协议,则受影响的成员方在保障措施实行九十日内,在商品贸易理事会未表示不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暂停实质相等减让义务,进行报复。
(6)实施保障措施时,必须遵守不歧视的原则,保障协定第2条第2款规定:“保障措施的适用,应不问其产品的来源(irrespectiveofitssource)”,明确肯定保障措施实施的无歧视性,但作为例外保障协定允许进口成员方在特定情况下,以某种歧视性方式分配配额。
农业协定第5条即农产品“特别保障条款(specialsafeguardprovisions)”允许成员方在进口量超过某一触发水平(atriggerlevel),或进口价格低于一成员公布的触发价格的情况下,课征额外关税。该条款适用于已将非关税措施转换为等效关税的成员。
任何成员采取特别保障措施,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应尽可能预先即在采取此类行动后十日内通知农业委员会,凡成员采取此类行动应给予有关国家协商适用这些行动的条件的机会。
为避免进口成员国某项纺织品及服装进口量增加造成产业严重损害或威胁,纺织品及服装协定(ATC)第6条允许成员国援用具有特定性、过渡性的保障机制(transitionalsafeguard)。
过渡性保障措施与GATT第19条及保障协定最大的不同之一在于实施对象的选择性。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第6条第4款规定:“依照本条例所采取的措施,应在成员对成员的基础上实施(onaMember-by-Memberrbasis)”,可见,过渡性保障措施是以歧视原则为指导的,它允许实施对象的选择,而在GATT第19条以及保障协定之下,保障措施的实施必须遵守不歧视原则。
实施过渡性保障措施的方式为限制进口数量,并且采取过渡性保障措施的成员,并无义务对受影响的国家进行补偿。
GATS第10条第1款规定:“在不歧视原则下,应就紧急保障措施问题进行多边协商。此类协商结果应自WTO协定生效后三年内施行”。此项规定为将来制定的服务业紧急保障制度所设的唯一条件,保障措施必须基于不歧视原则行使。
在服务贸易的紧急保障机制尚未实施前,若发生成员的国内产业由于服务市场开放竞争的承诺而受到损害时,第10条第2项规定了替代紧急保障措施的暂时方式,其方式为准许成员方修改或撤销特定承诺。
加入WTO在对我国经济带来重要利益的同时,亦会对我国的经济,特别是对我国的产业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其冲击不仅涉及面广泛(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而且影响程度很深,所以在遵循WTO自由贸易原则开放市场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保障制度这个合法武器为我国产业建立起“安全阀门”,确保经济安全,如何在WTO框架下,汲取美、欧等国家的法制实践,建构起我国的产业保障机制实属必要和紧迫。
(一)健全、完善进口救济的法源依据。《保障措施协定》没有针对每个成员规定具体的实施方式,这就需要各成员在不违反该协定的前提下,由各国国内法加以具体规定,我国应兼顾WTO规则和国家利益,加快我国的保障措施立法,以保护依循明确的实体及程序性规则保障我国的产业,这也是WTO透明度原则所要求的,具体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严格的产业保护程序,如通知、调查、协商等步骤;科学的判断标准,确定国外产品对本国造成损害,需要有一定的标准才能作出判断,如损害认定的考虑因素等;明确执行机构,从国外产业保护实践看,产业保护主要负责部门是该国负责工业和贸易的部门,我国的产业保护机制应以综合经济部门如国家经贸委负责为主,由行业协会、海关、工商等参与配合。申请主体方面,除主管机关得主动调查外,行业协会、产业团体、地方政府均可向主管机关提出。
我国的保障措施立法要涵盖农业、服务业和纺织业等,加入WTO后,我国面对的将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农业,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受到严重挑战;而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服务业,我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针对农业、服务业等产业,依循WTO的特别保障措施制订具体的部门产业保护办法实属必要和迫切。
另外,亦应规定相关的积极调整的补救措施,以协助国内产业在受到外来竞争时,能加速进行调整而恢复竞争力;同时建立进口监视系统,当发现进口有大量增加的情形时,经简单的程序和召开听证会,即可要求与出口国进行协商,这样就防患于未然,变被动为主动,相应地亦要建立起行业报告制度,以便主管机关及时掌握信息。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所谓行业协会,是指“某种产品的国内生产者总体,或其产量占该产品国内产量大部分的生产者团体”,按此定义,一国的行业数量成千上万,而不是我国与部门管理体系相连的为数有限的行业的概念。
保护措施协定规定,进口国只有在通过确定大量进口对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才能采取措施限制进口。实际上,单个或几个企业一般是不能提出这种申诉要求的,只有那些产量在该国国内同类行业的生产总量中占有重要比重的产业才有这种行为能力。事实上,要求政府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诉,大都有国内企业的行业协会或代表提出。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在美国、欧共体及其他一较多使用贸易保护法律的国家中,申诉人绝大多数是行业协会或类似组织,仅此一点可看出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在开放性市场经济中,行业组织在保护国内产业、支持国内企业增强国际竞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提供WTO所需的有关国内厂商受损的全面、详细、可靠的数据资料。显然,这种工作不可能由一个或几个厂商来完成,政府也不可能及时而详尽地关注每个行业的情况,并对有关行业的情况及时作出全面而详尽的调查。正是因为在这一问题上,单个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作用受到限制,行业组织才能够在各国使用保障条款保护本国产业的行动中起到发动者和提供证据者的重要作用。
(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进行产业的战略调整。保障协定第5条第1项规定,保障措施以防止或救济严重损害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范围为限。进口救济制度的目的在于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利用贸易保护措施提供本国产业一暂时的舒缓空间,加速本国产业的调整以提高其竞争能力,使其能与外国产业从事有力的竞争,进而促进其产业升级。对丧失竞争力的夕阳产业过多保护,将无法达成竞争力的维持或提升,将导致贸易及生产活动的扭曲,而使生产者增加其成本。依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速国内产业的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利益和竞争优势,创造我国产业竞争优势。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是同世界性的改革开放浪潮,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融合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是通过结构的规律性调整和转移而实现的。在结构调整中,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移、体制和组织创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我国新一轮结构调整应当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通过“升级型”调整和“适应型”调整,我国经济获得一个时期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动力。遵照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大力发展我国的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放弃对大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保护、扶持,采取市场导向,尽快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的产业重组,做到优胜劣汰,提高竞争能力。
近些年来网店以其便捷的服务、优惠的价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毫无疑问ㄌ员κ撬有购物网站中最被人熟知的所以淘宝店应该说是一个相当有前景的创业项目。
②农产品销售┫售渠道少ê苣淹乒慵鄹窀叩木济作物ㄔ耸湫率低下 缺少有能力的
三、农村电子商务契机 ①天时┩ü分析农村居民生活现状ǖ贸鼋崧郦ㄅ宓缱由涛袷奔湟丫成熟。
四、阿里巴巴集团未来投资支持 1、阿里巴巴集团未来投资三大战略①农村电子商务 ②跨境电子商务 ③数据基础
2、阿里巴巴集团农村电商战略 ①阿里集团预计3-5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来进行千县
万村工程íΥ蛟1000个县级 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Ц哺侨国1/3的县城1/6
的农村地区。2014年是启动年、 2015年是布局年、2016年是推广年、2017年是成型年。
2、我家坐落在本村和邻村的交界处。家门前就是省道范围内已发展为相对热闹且日常
生活不可或缺的集市ǜ浇好几个村都是在这里购买物品ο钟6间大小超市、联通移动
3、本人亲和力强ú⑶矣卸嗄晏员购物经验ǚ浅J煜ぬ员购物流程泻芏嗲灼菖笥选⑾缜琢诶锒啻挝托我或通过我的帮助网购商品。
в∷⒗嗉懊教謇嘈传在条件允许下实现í 1.平面宣传——预热Т单 横幅 海报
2.传统每天——接地气造声势视频类当地电视台投放广告。音频类服务站自家播放音
3.网络自媒体——重点对象淘友 微信 钉钉 旺旺 往来 QQ群 朋友圈等。 Ф开业当天方案 1.开门炮——吸引村民注意
4.开展促销活动 三开业当天注意事项 1.开业当天参加人员┮熟悉村淘的情况与开业流程。
农产品买卖建立网络信息服务。旨在帮助富源县农产品走出去,提升富源县农产品影响力,加快富源县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民以食为天,而当今食品安全令人担忧,市场上的农产品品质良莠不齐,没有统一的管理与规范,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原生态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富源县隶属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东部,地处东经103°58′~104°49′北纬25°~25°58′。东邻贵州盘县、西接麒麟区,南抵罗平县、贵州兴义市,北连宣威市。国土面积为3251平方公里。
富源县属于南温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境内降水丰富,四季温和,每年平均气温14℃左右,相对湿度较大,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光照热量条件较好。富源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政府大力扶持农产品发展。今年,富源县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魔芋、油菜、蔬菜、蚕桑、中药材、水产、水果、蓝莓等产业,强龙头、扩基地、树品牌、拓市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现有魔域系列产品、有机蔬菜、大河乌猪、富源酸菜、则黑酒、速助黄梨、七彩天香核桃乳等特色农产品。然而目前富源县农产品的销售仅局限于线下,没有统一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急需建设一个统一规范的电子商务台帮助富源县农产品走出去,提高销售额,加快富源县经济发展。
城市人群对生活质量追求较高,相对于市场上包装加工的农产品,城市人群更青睐于原生态有机农产品,并且城市人群较早接触电子商务,网上活跃用户多,因此城市人群是前期主要的目标客户群。
受中央八项规定影响,传统的奢侈礼品已经渐渐失去市场份额,并且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农产品凭借其原生态、无公害等特色。较容易取得礼品群体的青睐。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相对落后,人们对于网上购物叫不放心。但是随着国家新农村的建设,未来农村市场的潜力会被进一步挖掘。
超市、菜市场凭其产品多样、价额低廉、购买方便等优势借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超市、菜市场的农产品存在农药、化肥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有害、不可直接配送送货上门等缺点。
淘宝网店等虽然占据了很小的市场份额,但是发展势头良好。不过现在网上鱼龙混杂,不乏假冒伪劣产品,拥有良好信誉的店铺依然很少。
2、拥有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为消费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节省消费者时间。
阿里巴巴作为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之一,多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阿里巴巴作为一个目前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具体到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不论从信息的、寻找相关的客户以及相关的贸易服务——贸易通、诚信通到资讯都提供了比较细致、到位的服务,因此选择阿里巴巴作为富源县农产品的B2B平台。
淘宝网目前拥有全国最多的电子商务活跃用户,是全国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提供免费开店服务,并对于不同需求的卖家提供旺铺计划。淘宝网拥有强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做保障,因此选择淘宝网作为C2C平台。
天猫商城依托淘宝网优势资源,整合上万家生产商,为商家提供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提供网购一站式服务。在天猫商城购物,享受100%正品保障、7天退换货、提供发票的服务。天猫商城目前共有2万品牌,1.5万商家入驻,2011年实现销售额1000亿。因此选择天猫作为B2C平台。
近几年,微信营销异军突起。目前微信作为全国最大的社交软件,拥有全国最高的用户量。因此开发富源县农产品官方微信平台并开设微店,将能迅速宣传,占据市场份额。
项目前期,主要出于宣传建设阶段,公司无法建立属于自己的物流体系,因此,前期采取第三方物流的形式。
融资原因:富源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旨在提高富源县农产品的销售额。与传统的销售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客户多、传播快、跨地域销售等特点。地方企业为提高产品销售额、提升产品知名度、打造品牌,必然愿意投资此平台的建设。
融资原因:电子商务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目前尚未饱和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今银行利率较低,股市又震荡,许多人手上的钱找不到投资的地方。因此此项目必能吸引许多民间个人融资。
目前富源县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今年,富源县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魔芋、油菜、蔬菜、蚕桑、中药材、水产、水果、蓝莓等产业,强龙头、扩基地、树品牌、拓市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此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旨在建设家乡,提高富源县经济水平,与地方政府的路线方针相符合,所以定会得到政府资助。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心关注创业工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充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川人社发【2014】20号文件指出:在校创业大学生可以申请不超过10万元的两年无息小额贷款。
本项目采取网络营销、电视营销和线下营销相结合的方式。因为项目是电子商务项目,因此营销主要以网络营销为主。考虑到农村等地接触电子商务较少,因此采取电视营销和线下营销相辅助的方式。
针对于主流大门户,比如网易,新浪,投放的广告方式主要是软文。而地方门户,农产品论坛。内容可以考虑为软文+banner
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通过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贴吧,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和客户服务维护开拓的一种方式 .
主要使用国内主要的主流新浪微博等微博平台,企业直接注册用户,同时公司主要负责人也注册用户账号,进行微博客推广。
博客主要用来记录网站发展与面向用户的公告,主要达到企业化 的传播,用户互动的目的。
分别在主流的,互动百科建立公司的百科资料,保护品牌,此外,还可以编辑行业的百科资料,同时可带来流量与用户。
通过使用,搜搜问问,雅虎知识堂,爱问只是人,天涯问答等进行问答推广,内容的撰写和问答方式都有适当的策划参与。
对姑苏农业网站的宣传信息在一些相关论坛及贴吧进行和更新。同时对网站的大学生村官入股以及社区入股进行讨论,对网站的社区团购进行大力发帖并进行转发,形成病毒式的帖子让大家转载。
姑苏农业网站将建立多个博客,加入同类的圈子,比如关于农业或关于团购等类型的博客上进行信息,对最近的交易
此处病毒性营销推广借鉴了SNS常用的推广手段,当好友为了获得更多的积分,享受更多的服务的时候。
整合email资源,针对注册用户每周进行邮件营销,邮件主题可以是益众周报,给予用户更多价值信息。
作为电子书营销的渠道载体,免费给用户提供电子书,包括农产品行业报告,商业杂志等,以获得更多的用户成为我们的许可用户。
通过好友情链接对网站可以带来相关的流量和排名,在作友情链接时要注意对方网站的相关性,要和本公司的网站有相关。
现在有许多网址站比如hao123,265等,可以找一下行业类的网址站加入,提升网站的关注度,点击量和注册量。
现在搜索收录,在搜索里面网站权重来说,网站有足够优秀的外链也十分关键,企业网站的排名会高,搜索收录的也会多和快,本公司可以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Deep Web技术提升本公司的搜索优先权。
当前国内农业企业数量众多,业务内容多种多样,规模大小不一,资金数量悬殊,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财务管理设备、理念和财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也有一定差异,财务实践形式多样化,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形成较大差距。因此,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业企业一般指以农业经营为主,采取独立核算的农业经济单位。从狭义上来看,它指的是采取独立核算的农业经营生产单位。当前农业生产经营越来越多地和相关联机构、部门融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延伸至产前环节与产后环节,催生一大批一体化、综合性的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如此一来,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与加工、为农业服务等方面的企业,均应被列入农业企业的范围内。所以,农业企业指的是在一定场所,集合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设备等多种生产要素,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包括天然纤维、食物等内的动植物产品与相关服务;在承担风险与利润动机的条件下,采取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农业经济单位。本文采取这种农业企业的广义定义。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受到农业细分领域彼此借力的影响,经营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现状导致农业企业繁多的财务会计内容。相应地,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充分体现出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需要单独核算相关细分领域的成本费用与多种类型的非生产性开支。农村地区的管理机制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农村地区采取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管理制度,服务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活动。当前,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适应统一化、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企业急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人工智能科技进行财务会计操作,进而持续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
1955年认知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关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设想是关于“制造智能机器的工程与科学”。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指的是让机器像人类那样思考与行动,进行深度学习与自我学习,理论上能够对人类思维进行模仿,得出相应结论与拥有智慧。国务院2017年7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智能农业,构建典型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推广示范智能牧场、智能化植物工厂、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农场、智能渔场、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智能果园等集成应用”。智能意味着,计算机能够加工、采集相关信息并结合自身知识经验与现有阅历,获得问题处理的能力。人工智能指的是,人们将特定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经由学习和运用有关应用程序,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来解决生产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强的新兴学科,涵盖控制论、管理学、信息学、逻辑学、数学等诸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对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后、产中与产前阶段实施全产业链监控,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高产化、高效化、集约、优质化、安全化、生态化等,助力企业实现可续发展的目标。
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智能对财务管理的推动和改善,打造智能财务。智能财务要求智能化技术、设备覆盖企业的财务流程,它包括三大层面:首先是以财务与业务融合而成的智能化财务共享平台,它也是智能财务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以商业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化管理会计平台,它是智能化财务的重中之重。再次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财务平台,能够推动智能财务的可持续发展。第一,促进业财有效融合。土地及针对性的劳动工具、资金、劳动力等基础资源,是农业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生产资料。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随着这些资源的变动体现出鲜明的季节性、地域性,这也是影响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时间和周期的显著特征。众所周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结合日益密切,赋能具有典型行业特征的农业财务会计业务,积极助力农业企业的发展。人工智能背景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放大企业财务科核算的工作的自动化与数字化,农业企业的业务财务融合趋势持续加速。此处的智能主要是指人造的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基于现代财务管理丰富、工具和理论,利用人类财务专家和人工智能机器(基于人造的认知智能与感知智能)组成更强大的人机协同智能系统,在双边动态开展复杂的农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延伸、扩大与部分代替人类财务专家的各种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开展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战略、管理活动。第二,推进实施监督审计。它借助各种人工智能会计对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进而深度挖掘农业企业财务数据和信息背后的经营管理状况;持续改进财务分析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提升其对业务工作的改进与落实。与此同时,它可以发现与反馈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从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的视角设计出更优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综合分析企业的资产规模、资金筹集分配、投资盈利水平等信息,以科学的财务分析助力未来发展规划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科学性。第三,发挥管理会计职能。构建以商业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化管理会计平台,是智能化财务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要合理打造农业企业的人工智能财务体系,综合多种会计知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综合经营分析、财务决策、会计报表分析与预算管理等等多种功能,更高效、更精准地处理农村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助力管理、决策、财会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双汇集团财务系统的财务机器人流程中用到的自动化技术,是典型的电脑模拟技术,在财务会计活动中通过模拟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流程,结合机器人的自动化流程开展财务,多技术融合的优势,成本控制的实现、工作效率的增强都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财务平台才能逐步构建起来,有效推动智能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不少农业企业纷纷利用芸豆会计智能财务管理系统,其智能化、全自动的财务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科技、图像识别技术使传统的人工财务记账转变为如今的人工智能处理财务信息,形成了更加标准化、更智能化的记账理财记账流程。它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将服务于当地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当作重中之重,为大量农业小微企业、财务企业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财税综合服务平台,持续强化其管理会计职能。
如今一些农业企业主不懂得借贷记账法和财务会计业务,又面临着压缩劳动力成本和企业开支的压力。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它们邀请各类专业做账企业采取各种技术性财务软件,通过扫描各类原始凭证,使其自动生成政府机构认可的财务报表;在剖析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审计漏洞,改进审计手段与方法。会计计量领域的公允价值计量以会计信息相关性为基础人工智能促进业务财务的有效融合,从实时获取的海量数据中获得更大的公允价值,切实增强会计信息领域的相关性。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涵盖大量的网络神经,是传递财务信息的关键途径,它能够精准而快速地传递财务信息和数据。人工神经网络有BP、ART、RBF、HOP等多种网络,采取类型众多的处理单元,对人脑神经系统的相关机理和操作进行模拟,依据差异化的联结方式组合而成相应的网络。它通过学习知识库、自主学习、深度学习、修改推理机的,帮助人类扩展对各种外部世界的深刻理解与智能化控制。这些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网络神经系统,通过模拟人类的神经系统,对为数众多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依据各个板块的要求提升财务信息数据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然后交给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子系统处理,完成后分类整合全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并返回原处。如今它已经被普遍运用在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如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著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财务管理系统综合BP、ART、RBF、HOP多种神经网络。基于BP神经网络财务系统,侧重于函数逼近、分类、预测和优化等诸多领域。该公司以期进行纳税评估、战略财务管理、风投项目评价等多个领域。ART网络重点用在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数据质量控制、深度挖掘隐蔽性强的财务数据和信息,财务危机报警与财务诊断等多个领域。RBF网络聚焦该集团的客户关系管理业务与相应的施工项目造价评估等活动,HOP网络则被广泛运用到该企业的工程技术领域中。
就财务管理专家系统的字面意思而言,这种人工智能系统达到专家级别的专业化学习、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财务管理专家系统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智能程序系统,可以借助人类专家的问题解决方案、各种理论、经验、方法和知识,化解财务领域的各种复杂问题。财务管理专家系统能够依托计算机能够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获取大力的专家知识,且永久保留专家知识、易于复制和快速转换,其分析判断能力不会受到环境的较大影响。与人类专家相比,它的成本相对比较便宜,能够在很大程度代替相关领域的专家。如今用友、友强等不少财务软件开发公司纷纷开发出基于云存储的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专家系统,农业企业能够通过租借的方式获得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作为一家著名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如今已经成长为以种业、饲料为主体业务,以植物保护、动物保健、生物饲料、种猪、疫苗为辅的农业大型知识企业。它采取友强财务公司开发设计的财务管理专家吸引,以有效化解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中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合理而科学借助该专家系统化解这些难题。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复杂的各种财务问题进行转化,使它们成为一个个易于解决的、难度不大的子问题,并逐步解决这些子问题,再经由财务管理专家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和优化,从而形成更科学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金三”系统,它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完善财务指标分析机制的设计和建设。它能够从农业企业的海量申报数据中比较和获取非正常的各种财务指标,强化国家对农业企业的财务监管。审计专家、金融实务人才、财务分析师在财务会计实务中积累了珍贵的、不成文的经验与知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通过相应手段,被保存和累积到专家系统知识库中,以有效发挥专家专业的知识技能优势,更有效地提升农业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
农业企业利用人工智能财务管理技术,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和处理海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它可以规避传统抽检的舞弊风险、审计面不够宽泛、重大人为失误、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等诸多问题。德勤会计公司为世界上不少农业企业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样本审计服务,尽可能地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利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业务风险得以降低,记录追踪准确而全面。农业企业的合规审计业务得以实现“全查”,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完成各个任务的相应步骤,能够当作审计证据并满足合规要求。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财务会计软件具备较强的光学扫描、自然语言处理等性能,能够从农业企业数量庞大的财务信息中识别出关键的审计内容,自动做好财务会计的审计归纳。它可以化解人工难以准确快速提取样本关键性材料的问题,对传统审计流程进行优化、劳动力得以从繁重的脑力中解脱出来。同时,财务信息采集和审计内容提取的精度和速度得到显著提升。
整体来看,财务会计队伍的角色要持续转型,发挥“军师”、“参谋”的决策支持功能。要以引入的人工智能信息系统为支撑,顺应管理会计领域的发展和智能化、信息化财会系统的深层次变革,适应智能财务的快速发展。大型农业企业财务会计队伍中的基层、中级、高级会计人员面对人工智能日益广泛运用于财务管理的形势,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基础会计人员要做好报销、传输、整理、制单等重复性、简单化的财务工作。要掌握更多角度、更多层面的财务会计知识,实现自身专业、职业的不断发展,成长为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其次,中层财务工作者要做好企业报表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加工、成本管控等,首先要转变财务管理的思维,从之前的财务思维过渡到决策助力和管理会计层面,持续放大财务会计管理的眼界和格局,强化相关经济业务的管理与预测,协助处理公司风险处理和公司战略,促进企业的平稳尽快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人工智能处理简单化、重复性强的业务工作,并以此进行精准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研读,实时跟踪财务信息,并做出有效判断,逐步提升工作效率。再次,高级财务工作者要充分把握企业的资金调度、资本构成决策、投融资成本使用与风险、业务风险分析等;要保持对经济环境、政策、市场等的敏感。不断熟悉所在企业的具体业务模式,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制定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规划。以财务资金的使用和调度助力投资融资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实现关联方采访、利润最大化等多个目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日益提高。各级会计人员要持续丰富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深入动态挖掘财务会计信息,促进多种数据源的有效聚合,洞悉企业发展变化的态势。通过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财务共享中心,形成更加规范的财务记录和会计报告。以人工智能的显著优势推动业财融合、全面审计监督,促使数据信息利用效率增加、财务活动精细化程度提高。农业企业要持续发挥人工智能科技“军师”和“参谋”功能,推动企业正确决策、精细化管理、战略规划实施。
[2]王京京,马雄风,李丽霞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科研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前景[J].农业展望,2018,14(04):58-60+81.
[3]李嘉欢.人工智能下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4]陈金凤.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现代商业,2020(17):181-182.
样本企业中,国有企业3家,民营企业15家,外资和合资企业23家,分别占样本企业的7.3%、36.6%和56.1%。
自营出口类型28家,加工贸易型12家,型1家,分别占68.3%、29.3%和2.4%。
涉及的主要产品为杂粮类4家,水海产品16家,水果蔬菜类4家,干坚果类5家,其它类12家,均为加工类企业。
企业出口规模划分:年出口额2 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4家,年出口额1 000万美元以上,2 0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15家,年出口1 000万美元以下的12家,占比分别为34.1%、36.6%和29.3%。
因汇率变动影响企业销售净利润总计7.2亿元,影响现金流量1.99亿元,影响当年出口26.51亿元(折美元3.46亿美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7.656计算)。
受人民币升值影响,41户企业中,7户在2007年已亏损,占样本企业的17%;如果人民币再升值,预计2008年1~6月的利润“一栏中,有13户企业预计会亏损”,占样本企业的31.7%。
在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方面,选择“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开拓销售渠道影响”弊大于利的29家,占71%;选择“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调整贸易结构影响”利大于弊的26家,占63.4%;选择“人民币升值对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影响”利大于弊的只有8家,仅占19.5%;选择“人民币升值对传统产品企业的影响”弊大于利的31家,占76%;选择“人民币升值对基础薄弱的农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影响”弊大于利的多达35家,占85.4%。
企业行为调查方面,对“企业是否会趁人民币升值扩大海外投资的”,选择会的只有4家,不会29家,没考虑的8家;对“哪种汇率调整企业更能接受”,64%的企业选择“一次性调整相对稳定”;对“人民币继续升值,企业是否考虑放弃对外贸易业务”,选择不放弃的16户,占到24.4%,选择放弃的23户,占56%。
本次对机电产品出口调查的样本企业共计66户。其中:企业性质方面,民营企业30户,外资及外资合作企业27户,国有企业9户,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45.4%、41%和13.6%;出口形式方面,自营出口36户,加工贸易出口12户,分别占样本企业的54.5%和18.26%;出口产品种类方面,成套装备出口的28户,单机出口的22户,零部件出口的10户;企业类型方面,63家为生产型企业、样本企业2007年出口额51.19亿美元,出口额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值的57.23%。其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出口额分别占样本企业出口额的5.1%、87.2%和7.7%。
在汇率、产品价格、反倾销及其他因素中,31户企业选择汇率因素,23户企业选择产品价格,1户企业选择反倾销,2户企业选择其他项。选择汇率因素和产品价格因素的分别占到47%和35%。其中,选择汇率因素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近50%。
在“2007年包括汇率在内的各项因素对出口销售成本的变化影响程度”一栏中,27户企业选择了汇率因素,4户企业选择了退税率调整,26户企业选择了原材料价格变动,5户企业选择了人工成本调整。其中在选择汇率因素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15户,占比达到56%。
在选择“原材料价格变动”因素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占比达到62%(16户),其次为民营企业(5户)占比达到19%,国有企业排位再次。
在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方面,选择“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开拓国外销售渠道”弊大于利的企业38户,占58%;选择“人民币升值对外资进出口企业在华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的影响”弊大于利的企业20户,利大于弊的11户,其它为“没影响”或未予填列;选择“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调整贸易结构的影响”利大于弊的11户,弊大于利的18户,无影响的13户;“选择人民币升值对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的影响”利大于弊的企业26户,弊大于利的4户,无影响的12户,其余未填列;选择“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影响”中的利大于弊的25户,弊大于利的16户,无影响的13户;选择“人民币升值对传统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影响”中的利大于弊的10户,选择弊大于利的31户,选择无影响的10户。民营企业选择弊大于利的企业占填列企业的61%。
企业行为调查方面,选择“会趁人民币升值扩大海外投资”的8户,不会的14户,没考虑的34户。没考虑占填列企业总数的61%;选择“缓慢渐进,小步慢跑升值”的企业49户,占比78%。选择“一次性调整,相对稳定”的14户;选择人民币兑美元继续升值,企业会放弃外贸业务的16户,占被调查样本企业的24%,其中民营企业12户,占被调查的民营样本企业数的40%。外资合资企业4户,占被调查的外资合资样本企业的14%。选择不会放弃外贸业务的46户,占被调查样本企业的70%。其中9户国有样本企业有8户企业选择不放弃。民营企业60%选择了不放弃;在16户选择“放弃”的企业,选择汇率升至6.9:1时放弃的3户,选择6.5:1时放弃的10户,其中6户为民营企业,4户为外资企业,选择6.0:1时放弃的2户。民营和外资企业各1户。
1.2008年上半年,钢材出口价格一涨再涨,钢铁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的反映相对平淡。近几年,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开始贬值,到2007年,美元进入了快速贬值期。美元的贬值刺激各国对钢材等主要商品的进口。2008年6月,随着国内CPI上涨和国际铁矿砂的进口价格再涨,钢材主要品种的出口价格再创新高,且出口的盈利水平明显高于国内销售的盈利水平。热轧卷板、冷轧板的出口价格均超过1000美元/吨,价格增长同比超过30%以上。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出口积极性高涨,对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状况不再更多地关注。
2.人民币汇率升值使依赖原料进口的钢铁企业成为汇兑的受益者。随着国内铁矿资源的减少,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对铁矿原料进口的依赖性加大。辽宁省进口的铁矿砂逐年增加,到2007年已超过1 500万吨。由此,本钢集团和鞍钢集团等钢铁企业成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受益者。
3.企业反映,当前在出口中,他们最关心的是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包括对部分出口产品是否可能再加征出口关税,是否会进行数量限制。同时,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国际钢材价格的走势,特别是出口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经营风险。贸易摩擦的增多,也是钢铁企业关注点。
综上所述,钢铁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之所以反映比较平淡,主要是因为当前国际市场钢材价格高位运行,出口利润率明显高于国内市场,企业出口效益突出所致。
一是出口的增幅变化。2005年至2008年前7个月,辽宁省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20.8%、20%、24.72%和18.5%。虽然2007年在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了13.39%的情况下,辽宁的出口增幅不降反升,表面上看,背离了汇率水平变动与贸易发展之间变量关系的常理。但如果深入分析,出口受到抑制这一现实仍然存在。2007年,辽宁出口实际高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机电产品和钢材出口的高速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了34.3%,钢材出口同比增长31.5%,两项对辽宁出口增幅的拉动就达到了12个百分点。相比下之,辽宁省的原材料和资源类产品负增长在持续加大;纺织品服装类产品和农产品出口的增幅继续回落,分别比2006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虽然机电产品出口实现了高增长,但其当年的增幅较2006年增幅还是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