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辰平台。“从2015年开始种植食用菌,到现在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大棚8个,年产食用菌约400吨。”日前,河北省灵寿县苏凡同村庆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蘑菇种植大棚里,处处弥漫着淡淡的菇香。一排排菌棒层层叠叠,一朵朵白灵菇如雨后春笋般破袋而出,长势喜人。该合作社负责人苏庆玉告表示,下一步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整体扩建到25个棚以上,同时引进新品种,让更多的村民都参与进来。
“我在这打工有五六年了,从育种、管理到采摘每样活都能干,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里、地里也都顾得上。”村民杜玉梅笑着说,挣钱的同时她也把蘑菇的种植技术学会了。如今,该村有10户村民从事食用菌种植,年产食用菌600吨,纯利润约150万元。
在相托村蘑菇种植大棚里,一簇簇秀珍菇错落有致地生长在菌垄上,乳白色的小菌杆支撑着灰褐色伞状菇朵,鲜嫩肥厚,散发着鲜菌香气,农民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该蘑菇种植基地由灵寿县芳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如今公司管理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大棚18个,占地面积24亩,年产食用菌达300吨。
“我们村充分考虑地域特色,结合市场需求,引导村民发展蘑菇种植产业,现有10户村民从事食用菌种植,主要种植秀珍菇、金针菇、白灵菇等品种,年产食用菌1200吨,带动近200名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相托村党支部书记彭玉梅说,食用菌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味道鲜美,广受消费者青睐。
灵寿农民有种植食用菌的历史传统,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特色种植作为促进产业兴旺、群众增收的突破口,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培育特色菌种,把小蘑菇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把小蘑菇做成大文章。
据了解,如今全县食用菌种植品种,已经由单一的金针菇发展到白灵菇、香菇、小平菇、羊肚菌、大球盖等多个品种,分布在10个乡镇、95个行政村。收获旺季日生产百吨以上的规模种植示范村有20个,全县年产量达10万吨,荣获“国家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国家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中国金针菇之乡”等称号。(李杰)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家级互联网平台。